中国飞鹤深耕教育公益普惠 以共生理念铸就龙江教育公益典范

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的语文课堂上,教师单可君带领学生用“剧本杀”解构经典课文《祝福》“是谁‘杀死了’祥林嫂?”的讨论声此起彼伏;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的物理课上,教师温馨3D打印技术,让力学原理一目了然;哈尔滨市第七中学的音乐教师郭睿群AI音乐教学资源共享云端,供全省教师免费使用。

这些打破传统的教学场景,正是中国飞鹤教育公益行动结出的硕果。2022年,中国飞鹤携手黑龙江省教育厅启动“中国飞鹤助力龙江教育公益行动”。这场以三年为周期、定向支持黑龙江省教师校长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公益行动,不仅开创了政企协同推进教育公益的“龙江模式”,更以6500万元的投入,达成惠及30万教师与330余万学生的实效,成为目前国内企业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大规模项目。

图片1.png

“中国飞鹤助力龙江教育公益行动”启动仪式

在黑龙江教育生态中,青年教师是推动改革的生力军,也是打破地域教育壁垒的关键力量。飞鹤深知,相较于泛泛投入资源,聚焦“精英种子”的精准培育更有价值。通过赛事选拔、高端培训、实战打磨,助力一批有热情、有能力的优秀教师快速成长,再由他们带动更多同行进步,形成 “以点带面” 的辐射效应。

飞鹤“精英种子培养计划”,让更多“种子教师”如同蒲公英,将收获的新理念、新方法,播撒到黑龙江的每一所学校、每一间教室。而飞鹤教育普惠的目标,正是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与校际壁垒,让优质教育理念和方法渗透到每一间课堂,惠及每一位学生。

图片2.png

参与飞鹤“精英种子培养计划”培训的教师合影

飞鹤教育公益行动的“普惠”逻辑清晰可见:不直接“送资源”,而是聚焦师资力量提升,让教师成为“资源的转化者”;不追求“短期见效”的表面成果,而是注重“长期受益”的能力培养。

飞鹤深知,要改变龙江教育发展现状,不能仅靠“单点投入”,需构建科学、系统、可持续的模式。为此,飞鹤跳出传统思维,以“最大化、科学化、精准化”为核心原则,搭建起“政府引导+企业出资+专业执行+效果反馈”的政企协同闭环体系——这便是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认可的“龙江模式”,也是飞鹤在教育公益领域的创新突破。

在飞鹤的公益实践中,资金并非 “外来活水”,而是融入龙江教育生态的 “造血干细胞”。飞鹤选择深度参与教育过程,让公益资源告别“一次性投入”,转化为可持续的“教育生产力”。

“中国飞鹤助力龙江教育公益行动”的深层意义,不仅在于推动区域教育发展,更在于探索出一条企业与社会共生共荣的ESG实践路径。在飞鹤的发展理念中,企业的成长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与环境、社会、国家乃至全人类紧密相连的“共生体”,教育公益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。

“中国飞鹤助力龙江教育公益行动”一样,飞鹤的ESG实践,也始终坚持“长期主义”与“专业主义”并行。在生态共生方面,飞鹤截至2024年底,环保投入超2856万元,3家工厂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;截至2025年6月,累计碳减排63.23万吨,并通过“种养循环”的产业集群生态循环模式等,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效益协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
在清洁能源布局方面,2006年飞鹤启动“煤改气”工程,成为乳品行业中首个所有工厂完成“煤改气”的企业;持续扩大光伏应用规模,2024年发电量达2096万千瓦时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共计达1.13万吨;生物质沼气用量达 1577万立方米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共计达 3.1万吨。

图片3.png

飞鹤一直将社会责任深度融入产业链建设,构建农业现代化生态圈,打造以奶粉加工为中心的产业链,助力乡村振兴。2024年,飞鹤依托自身的产业集群,累计创造17万个就业岗位,带动超16万农民增收致富,拉动黑龙江百余万亩耕地增值。今年4月初,飞鹤又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总规模为12亿元、为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生育补贴的飞鹤生育补贴计划。

图片4.png

在践行“共生”的原则之上,飞鹤更聚焦“新一代鲜活营养”,构筑起源头牧场、冷链运输到奶粉成罐的鲜活营养全链路。依托北纬47°黄金奶源带,飞鹤以“2小时生态圈”鲜活奶源为基础,以中国母乳为研发标准,构建“科研—产品—实证”产业闭环,并深度转化为产品力。

从更宏观的视角看,飞鹤的实践回答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层命题:企业如何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?答案藏在飞鹤的每一次选择里——选择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,将公益资源投向教育等关键领域;选择用专业能力赋能公益,让每一笔资金发挥最大效能;选择长期深耕而非短期作秀,让企业成长与社会进步相互成就。这种“共生”,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的理念,而是融入企业基因的发展哲学。
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