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卫市:营商环境新升级,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跑

    今年以来,中卫市坚持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实体经济、促进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,着力加强政策扶持,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,激发民营企业发展动力,经济总量持续增长,产业领域不断拓宽,创新活力日益增强。

    强化政策保障,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

    一是加强政策供给支持民营经济发展。逐条对标对表自治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“29”条,细化落实7个方面64条重点任务,围绕大力发展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新基建、新业态“四新”产业,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建设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、融合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先后出台了支持建设大数据产业中心市19条、新材料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16条等政策措施,开工建设了贝盛光伏组件、利安隆西部研发中心、万宁锰基锂电池材料等一批民营企业项目。二是完善沟通机制激发民营经济活力。建立市政府领导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工作机制,推行市政府领导、部门负责人和县(区)园区负责人“1+1+1”组团服务,服务团组每季度走访联系企业1次,通过上门听意见、送服务,向企业提供惠企政策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难题。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机制,市直有关部门(单位)每月召开一次为民营企业办实事、解难题会议,形成问题线索“收集—反馈—解决”的闭环管理机制。借助“12345”政务服务热线,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,实现企业诉求“一线直达”,涉企诉求办结率达100%。三是抓项目保障夯实民营经济发展硬支撑。建立“一个项目、一位领导、一套专班、一个方案、一抓到底”的“五个一”项目协调推进机制,强化项目要素保障,推进项目建设。2024年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9个,总投资138亿元,宁夏中卫综合应急储配煤中心项目列入创新发展“晋江经验”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重点推介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清单。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,研究把握政策机遇,指导民营企业围绕重点领域加强项目储备,积极完善手续要件,全力争取上级支持。

    强化服务保障,营造民营经济良好发展环境

    一是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。全面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,围绕“13+1+7+N”目标任务,明确5个方面17条推进措施,推动企业和个人两个生命周期高频事项高效办成。加快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,85项事项“一证(照)通办”、101项事项“零材料办”,通过“云牵手”联盟平台实现与区内外170多个市县“跨区域通办”。二是持续推进市场准入准营退出便利化。取消差别待遇和歧视性条款,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线上线下0.5个工作日办结,个体工商户实现“秒批秒办”。截至目前6132户市场主体成功获取“电子执照+电子印章”,实现经营主体身份凭证“随身行”、身份验证“一照通”。建立简易注销登记容错机制,拓宽简易注销适用范围,注销公告时间压减至20日。三是加大企业梯度培育力度。聚焦新材料、新业态、新能源、新基建发展,坚持培育骨干企业、推进重点项目,促进重点产业扩量提质增效。2024年,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自治区雏鹰和瞪羚企业26家,获批立项自治区高新技术领域重点研发项目3个,转化科技成果2个。为全市52家企业发放“宁科贷”贷款1.15亿元,175家企业获后补助资金1627.7万元,组织49家企业申报科技金融专项补助资金1176.11万元。率先开展科技体检活动,组织专家团队对全市70家新材料企业开展科技体检诊断32场次,收集企业技术需求33项,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,创新发展。

    强化金融保障,拓宽民营经济发展融资渠道

    一是持续提升政府融资担保规模。推动沙坡头区和中宁县新设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运营,督促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加大对“三农”和小微企业的担保规模,截至9月末,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共为5164户小微涉农主体提供融资担保12.56亿元,平均担保费率为0.53%,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担保难题。二是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。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“三农”的信贷支持,创新推出“枸杞贷”“快易贷”“政采贷”“税易贷”等信贷产品,推动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增加,截至9月末,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6亿元,同比增长6.9%,小微企业信用贷款87.2亿元,同比增长52.27%。三是联动培育企业加快资本市场进程。联动市工信局、农业农村局等产业部门梳理上市意向企业,建立了包含早康枸杞在内的3家上市企业后备库,截至目前,中卫上市企业1家,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,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20家。


联系我们